極簡音樂(Minimal Music),或稱為簡約音樂,發端自1960年代於盛行美國紐約的一種藝術主義——極限藝術(Minimal Art),這種藝術主義強調客觀、精簡、不帶個人感情色彩,原應用於視覺藝術上,直到1965年才首次被藝評家芭芭拉.羅斯(Barbara Rose)挪用至音樂音樂領域。相對於現代主義風格的音樂,利用複雜的技法創作,以無調性、非週期性和破碎的節奏組成,極簡主義則恰好與之相反。顧名思義,這種音樂風格強調簡約,對節奏、和聲、力度、音高等加以限制,主要透過不斷重複清楚、一致而極短的節奏片段,在旋律緩慢展開之下,再變化、衍生或循環而組成,也因此大多作為背景音樂或舞蹈配樂,較少在音樂廳中演出。
極簡音樂雖於美國興起,卻深受東方音樂的影響,不少有代表性的極簡音樂作曲家,都受到東方音樂的啟發,例如拉蒙特.楊(La Monte Young)、泰瑞.賴里(Terry Riley)和菲利普.格拉斯(Philip Glass)均對北印度古典音樂有所研究,同時也受日本雅樂影響。
的確,極簡音樂重複、單調的特性招來一些「沉悶」、「催眠」的批評,尤其是現代主義以及西方古典音樂的愛好者,然而極簡音樂其實是嘗試單一素材運用到極致,回歸最美學基礎,從而探索音樂基本要素的本質。而且隨著發展,極簡音樂家開始使用越來越多的變化音素材,以及其他樂器的音效,這種音樂開始運用到電影、劇場、歌劇中,影響力大增,甚至瀰漫到大眾音樂中,其中以電子音樂最為明顯。
時至今日,極簡音樂其實與大眾的距離變得非常近,或許你喜歡的電影配樂也屬於極簡音樂呢。以下和大家分享幾首極簡音樂,相信大家也能從中感受這種音樂的發展脈絡。
La Monte Young-The Tortoise, His Dream and Journeys(1964)
John Adams: The Death of Klinghoffer(2001)- Night Chorus
Philip Glass: The HOURS performed live by Anton Batagov, piano
在 K-D Studio,我們提供古典結他、流行木結他、電結他和 Ukulele 等各種風格的個人結他及樂理課程,我們的導師擁有多年的演奏和教學經驗,歡迎瀏覽我們的網站了解詳情。